酒精在體內的代謝旅程

alcohol-428392_1920.jpg

酒精入口的同時,體內的各種生化機制都會被啟動,首先在胃部及上側腸道中,酒精會被直接吸收,並且會刺激胃,使胃酸增多。長期下來容易引起潰瘍、危害腸胃道健康,增加酒精中毒的風險。所以常有人說最好不要空腹飲酒,就是這個道理。若胃裡充滿了食物,酒精自然也就吸收得比較慢囉!

酒精被吸收後,大多會在肝進行代謝。而酒量和酒精代謝酵素的強弱有關,酵素分解能力強,酒量自然就好;反之,酵素代謝慢,就可能導致小酌秒醉。

酒精在體內的代謝,可分成兩個重要步驟:

1. 第一階段的解酒酵素是酒精脫氫酶(ADH),在肝臟細胞質中,酒精脫氫酶會催化酒精(乙醇)代謝成乙醛
2. 第二階段的解酒酵素是乙醛脫氫酶(ALDH),進入粒線體後,乙醛脫氫酶會接手把乙醛氧化成醋酸。

醋酸可直接在肝細胞內氧化,或經血液循環被肌肉組織吸收,再由粒線體繼續進行檸檬酸循環變成二氧化碳與水,藉此釋放許多熱能。

beer-3445988_1920.jpg


「酒精代謝基因」決定你的酒量

酒精脫氫酶(ADH)和乙醛脫氫酶(ALDH)這兩種酵素的多寡與分解能力是由先天基因決定,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基因為ADH1B和ALDH2基因,分別決定ADH和ALDH這兩種酵素的解酒功能夠不夠厲害。

如果ADH酵素功能較差,那這種人喝酒後就容易感到莫名開心、有幸福感,但也會出現語言含混、平衡失控、肌肉失調(無法走直線、易跌倒)、眼部充血、嘔吐,嚴重者甚至會記憶空白、酒精中毒。

如果是ALDH功能較差,這類型的人喝酒後,體內會堆積許多來不及分解的乙醛,導致血管舒張而臉紅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、心跳加速。

需要留意的是,乙醛對許多器官都有毒性,且乙醛被世界衛生組織(WHO)列為一級致癌物。雖然少量的乙醛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傷害,不過,乙醛與許多分子的親和性都很強,易形成加合物(adduct),在體內很容易造成嚴重的破壞。

乙醛附著在DNA 時,會生成至少一種致癌化合物,影響甲基化(methylation)過程。此外,乙醛也會緊緊攀附在構成細胞骨架的微導管、支撐結締組織(connective tissue)的膠原蛋白,以及血液中運送氧氣的血紅素上,甚至破壞神經傳導物質中產生血清素與多巴胺的機能,這可能導致人們對酒精沉迷上癮。

酒量好壞是由遺傳基因決定,台灣人約每2人中,就有1人的乙醛去氫酶(ALDH2)基因缺損。ALDH功能差的人若長期過量飲酒,罹患肝癌、食道癌或口咽癌的風險比例會是正常人的50倍。

此外,ALDH2基因型也可預測硝化甘油舌下片(急性心絞痛藥物)的藥效反應,ALDH缺乏者藥效較差,應及早預防急性心血管疾病。

 
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人的酒量是練出來的,隨着攝取量增加,身體漸漸適應酒精的刺激,不適感逐漸減少,這代表對酒精的耐受性增強了,但身體對酒精的分解能力其實並沒有提升,只是身體正在承受更多無法分解的毒素,加速損傷體內器官,”飲酒過量有害健康”就是這個意思。

 

結語

雖然性別、基因、人種等都會影響酒精代謝的速度,但一般來說,人體每小時大約只能分解10公克的酒精(約1杯)。

衛福部國健署在國民飲食指標原則中,也提醒飲酒不宜過量,女性每日不宜超過1杯,男性不宜超過2杯,而孕婦及未成年不能飲酒。

下次乾杯前,記得先檢測自己的解酒酵素到底夠不夠力,然後計算攝取的酒精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代謝得掉喔?

 

豐技生技公司提供最優質的基因檢測服務與技術支援,同時也關心每一位朋友的健康~:)
若對酒精代謝檢測有任何問題,歡迎來電洽詢:(02)2351-9800  

 

相關影片:
 

 

參考書籍:

Proof: The Science of Booze : Adam Rogers

 

作者:林宇馨 / 豐技生技產品專員

arrow
arrow

    豐技生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