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” 如何檢驗新冠病毒? 市面上的檢測技術總整理!”這篇文章中,我們已經了解:臨床上有許多檢測方法可以篩檢新興傳染病,但每個方法有各自的適用範圍,來檢測不同階段的感染時期,且檢測速度、篩檢通量都不一樣。這些方法的運用得宜與否,不但會影響疫情擴散程度、避免醫療資源崩潰,也會影響政府的防疫策略。
防堵疫情是第一階段的防疫策略,但當防堵出現破口、開始進入社區感染時,就必須想辦法減少疫情擴散,並協助病人分流。這個時候,實驗室檢驗資源如何分配就會變得非常重要。
目前台灣疾管署提供的2019-nCoV病毒核酸檢測手冊,可以讓醫院檢驗單位採集痰(sputum)、糞便(stool)、咽喉拭子(throat swab)、血清(serum)、血漿(plasma)等檢體。在生物安全第二級實驗室(BSL-2)或同等設施的生物安全櫃中萃取病毒RNA,檢測病毒基因,這也是目前檢測COVID-19病毒最敏感的方法。針對COVID-19病毒RNA基因組進行反轉錄擴增實驗(RT-PCR),檢測的病毒序列包括N、E和RdRP基因,以帶有螢光標記的DNA探針結合PCR產物,透過偵測螢光訊號反應,來判讀結果是否為陽性。若該檢體對COVID-19病毒基因組上,至少兩個不同標的基因有陽性結果,才確認為感染病例。
如果想要維持較高的檢測精準度與靈敏度,該如何提升檢測產能呢?
Multiplex PCR技術可以將多個病毒檢測標的濃縮在一個反應槽中完成,可以大幅縮減篩檢所耗費的成本,進而增加檢測效率。應用Multiplex PCR的檢測技術包含了韓國快速篩查的Multiplex-RT-PCR技術以及美國Agena的Multiplex質譜鑑定系統。
Agena利用MassARRAY質譜鑑定系統,發表了 SARS-CoV-2 Panel產品,並包含一個QC位點。敏感度高,最低可測到25 RNA copies的病毒量。
這個系統具有高度研發彈性,一個反應槽平均可以塞入20個檢測位點。因此,未來也可以利用這個系統開發其他感冒病原體的核酸檢測,將引發感冒徵狀的所有病原體濃縮在一個反應槽中鑑定完畢。
此外,也具有高檢測通量的特性,在RNA萃取完畢後,一天之內可以完成1500份以上的檢測量,結合自動化產出判讀報告的軟體,可以舒緩醫護人員的人力需求,同時能處理更多檢體。(報告範例如下)
而目前初檢陰性、二次篩檢卻轉陽性的案例,主要是因為COVID-19大多是感染下呼吸道,且冠狀病毒感染後潛伏期較長,在感染初期會躲避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大量複製病毒,因此,如果只採集上呼吸道樣本時,其病毒量可能偏少,不容易檢出。
因此有時高感染風險的人,即使採檢時獲得多個陰性結果,也不能就此認為這個人沒有感染COVID-19。最好要收集測試其他樣本(包括下呼吸道樣本),或是在隔離期間,重新採集鼻咽喉拭子或咽喉拭子樣本,來追加篩檢,才能確保臨床判斷的正確性。
最後,提供各國的COVID-19篩檢方法,期待全球疫情早日趨緩。
表一、各國新冠病毒檢測方法:(資料源自關鍵評論網)
檢測方法 |
採樣檢體 |
檢測時間 |
定量/ |
敏感度 |
優缺點 |
採用國家 |
Real-time RT-PCR |
鼻咽、咽喉、下呼吸道、血液、尿液、糞便 |
4-6 hr |
定量 |
高 |
需由醫檢師操作,所需時間較久 |
台灣、日本 |
Nested RT-PCR |
鼻咽、咽喉、下呼吸道、血液、尿液、糞便 |
4-6 hr |
定量 |
高 |
1.可進一步提高檢測的敏感性及特異性 |
日本 |
Multiplex RT-PCR |
鼻咽、咽喉、下呼吸道 |
1-2 hr |
定性/ |
高-中 |
1.可較快獲得結果 |
韓國 |
反應抗體快速檢測 |
血液(全血、血漿、血清) |
15 min |
定性 |
高 |
1.可於採檢現場直接操作,安全方便快速 |
中國、德國 |
病毒抗原快速檢測 |
鼻咽、咽喉、下呼吸道 |
15 min |
定性 |
中 |
1.可於採檢現場直接操作,安全方便快速 |
台灣(中研院研發中,尚未臨床使用) |
作者: 林宇馨 / 豐技生技產品專員
延伸閱讀:
武漢肺炎治療新星? 羥氯奎寧藥物該如何使用?
如何檢驗新冠病毒? 市面上的檢測技術總整理!